监管闭环、企业补位、市场焕新……告别 “九九八十一难” 家装行业重构防“暴雷”防线
近日,支付宝推出的 “家装宝” 服务引发了行业热议,其核心的资金托管与节点支付模式,上线 万户业主预约。
这项服务的快速走红,并非单一产品的胜利,更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家装行业对品质升级的迫切需求,也让曾因暴雷潮陷入信任危机的行业,重新聚焦规范发展的核心命题。
2025 年 5 月,累计融资超 3 亿元、坐拥千万粉丝的 “网红装企” 住范儿轰然倒塌,留下 800 余个未完工工地和数千万元供应商欠款。这场崩塌并非孤例,过去一年,优梵艺术、Cabana 等网红品牌多地闭店,东易日盛、索菲亚等知名品牌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屡遭投诉,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维权诉求络绎不绝。
中消协数据显示,2024 年家具类投诉量达 33822 件,同比增长 20.95%,暴露出行业长期存在的三大致命问题。
“一边收着业主预付款,一边押着供应商货款” 的资金池模式,是装企暴雷的核心诱因。住范儿前员工透露,公司通过挪用业主装修贷和预付款支撑扩张,单店月运营成本超千万元的线验馆、数千万级的流量营销投入,均依赖这种 “拆东墙补西墙” 的玩法维持。更致命的是,装修贷资金缺乏有效监管,银行将款项直接打给装企后便失去追踪,导致资金流向完全失控。
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率先启动应急响应,联合地方装协建立 “暴雷项目接盘机制”,筛选 12 家资质齐全的装企组成 “救援联盟”,通过 “成本核算 + 分期垫付” 模式重启施工。截至 9 月,已有 237 个停工工地恢复建设,供应商欠款通过债务重组解决超 30%。
与此同时,行业协会更着眼长远,推动制度层面的变革: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牵头参与住建部《住宅装修管理现状研究》等课题,针对监管碎片化、预付款模式认知偏差等问题精准发力;副会长冯斯静提出的 “四协同” 方案在多地试点,通过建立纳入资金监管情况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、制定明确隐蔽工程验收流程的《家装服务标准》、开通 48 小时响应的行业投诉直达通道、组建保障停工项目材料供应的供应链应急库,从根源上降低暴雷风险;第九届住宅装饰装修行业 T20 大会更凝聚行业共识,提出 “长期主义、专业深耕、协同共生” 的发展逻辑,为行业转型指明方向。
百安居推出 “焕新救援计划”,为受损业主提供设计费减免 50%、施工质保延长至 5 年的专项政策,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,将材料损耗率从 15% 降至 8%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;
监管体系从 “空白地带” 迈向 “闭环管理”,过去 “装修贷直接打给装企” 的监管漏洞被彻底填补,“政府监管 + 第三方托管” 的双重体系逐步成型。